事有人管 件件有着落 |
||||
|
||||
|
||||
遇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在泊于镇,“有事就找网格员”成了群众的共识。今年以来,泊于镇创造性推出“12345”社会治理新机制——坚持全员网格,健全两项机制,落实三级办理,坚持四项原则,坚持五色管理,全镇35位网格员和330名网格联动力量携手密织为民服务网,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镇域基层社会治理动能不断激活。 强化全员网格 “一网”兜住大事小情 近年来,泊于镇全力打造全员网格、“一网覆盖”,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全镇划分为40个一级网格和158个二级网格,镇域73平方公里内所有村居、公共场所、大街小巷等全部纳入了网格化服务管理范畴,“兜”住社会治理精度。 “片长、包村干部、村‘两委’四职干部、小区长、志愿者、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人人都是‘网格员’。”泊于镇党委副书记郑晓华表示,泊于镇以网格员和村居书记为核心,统筹法律顾问、辅警、专职调解员等专业力量,融合无数辅助力量,建立起“1+X+N”网格管理队伍,明确11种力量,约330人各自工作职责,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治理合力。 既是“宣传员”,又是“侦查员”,既是“战斗员”,又是“快递员”,泊于镇“1+X+N”网格力量纷纷化身“多面手”,在疫情来临紧急时刻,穿上防护服,充当一线防疫力量,在全镇走访慰问、贴心服务、安全巡查、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逍遥社区第四网格网格员邓基麟就是其中的一位“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他两次发现村内存在燃烧垃圾等火情隐患,拉来水箱自行组织灭火;又对辖区乱倒垃圾的行为,主动蹲守查获处理…… 用全员网格促进全民提升,泊于镇强化“泊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督促全体镇村干部树立全员网格意识,全面掌握镇域内的大事小情,发现乱倒垃圾、私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能自行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自行处理的及时拍照上传至网格管理群或反馈给相关分管领导和片区,及时组织人员解决,全员网格意识不断增强。 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现如今,泊于镇网格员和网格专辅力量秉持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将最优质、最暖心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一网”覆盖全镇大事小情,夯实了泊于镇基层治理“底座”。 完善上下联动 群众诉求快解决 “我们遇到麻烦事,社区解决不了就向镇上‘吹哨’,很快就能处理好。”在泊于镇,不少居民说,有啥烦心事,经过镇片村三级办理机制,上下联动,总能得到快速解决。 “社区有小孩生病,急需送医院。”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泊于镇居民全员居家静止。19日凌晨,一个急救电话打破了海林社区网格员夏铭励家的平静:社区一户居民家中儿童突发急病,得赶紧把孩子送到医院。 安抚家长、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夏铭励马上将情况上报到社区书记,再由书记上报到片区及镇政府相关领导,镇上值班领导第一时间开具通行证,最终孩子顺利被120急救车接应,得到及时救治。 群众“一声哨”,网格员来报道。泊于镇进一步健全层级管理机制,强化片区指导,完善村居管理,将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网格员解决不了的,由镇党委政府和片区,协调相关单位部门解决;镇级层面解决不了的,通过“镇街吹哨、部门报道”机制,上报区工委管委和有关部门,借助区级力量和资源解决问题,着力构建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 “群众工作无小事,功夫下在每一天”,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泊于镇用网格作支撑,健全“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两项机制,每周党委会、每月网格例会对来电来信来访问题集中研究、限期化解,对苗头性问题及早应对。 广大网格员既用“婆婆嘴”做好解释工作,教育引导百姓通过正当渠道表达合理诉求,又做“勤快腿”,反复到群众家里做工作,以积极态度感化百姓,争取服务过程满意。把问题兜在网格内,实现政务热线问题总量和不满意率“两个下降”,过程满意度、结果满意度“两个提升”,让网格成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支撑。 五色管理 让民生实事件件有着落 “我要感谢网格员……特意来送饺子给我,让我这个节过得不孤单。”前不久,一通感谢电话打到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里,泊于镇盐滩村年近70的独居老人刘玉军几次泣不成声。 刘玉军老人是盐滩村第一网格网格员刘彩芬定期走访的重点关爱对象,因为没有子女又行动不便,网格员刘彩芬隔三差五就敲开老人的门问问老人的生活需求,给老人送吃的送用的,顺手帮老人收拾卫生,用点滴小事温暖着独居老人的心,赢得了老人的称赞。 网格员定期走访关爱独居老人是泊于镇坚持网格五色管理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泊于镇根据市《五色网格管理指导规范(试行)》,进一步修改完善《泊于镇五色管理工作方案》,将镇域内所有出租房、九小场所、重点部位和网格事件划分为“红、橙、黄、蓝、绿”五种颜色,对应五个等级进行开云体育网页版管理,建立工作台账登记具体信息,明确网格责任人,按照不同频次定期进行走访,有效提升了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红色’事件,要用心用力用情办。”泊于镇相关负责人说,泊于镇坚持问题导向、因村制宜、以用为大、系统观念“四项原则”,通过情理法相结合,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群众大走访、村民自治管理、村风民风建设等结合,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就医看病、日常出行、邻里纠纷等问题,以实实在在的作为赢得百姓信任。同时,指导各村居结合自身实际,对网格管理进行优化,探索适合自身的方法。 困难事、烦心事有人解决,是通过网格化管理为民办实事的一面,与此同时,泊于镇还将网格化管理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从网格力量大走访中,发现海西头村果农无花果愁销路的民生“小切口”,调动网格力量凝聚镇域力量将无花果连片打造,整合辖区6000亩无花果资源,整体进行打造推介。这是泊于镇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与为民办实事增加群众收入的生动实践。 每年年初,泊于镇都会制定全镇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为民办实事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每周调度进展,确保按期完成。在网格力量推动下,泊于镇无花果、草莓、高杆月季等传统产业被发展壮大,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得到高效流转,资源“活”了,农民口袋“鼓”了,民心也“聚”起来了。 下一步,泊于镇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持续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多方配合、共同发力,确保掌握一线信息、化解源头矛盾、解决民生困难,切实织好为民服务网,办好急难愁盼事,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